胃腸風險|不怕胃酸的隱形殺手:幽門桿菌

幽門桿菌示意圖

幽門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 能在強酸的胃中存活,與慢性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風險相關,已被列為一級致癌因子。

  • 感染途徑:共食、口對口、受污染食物或水源。
  • 較高風險:家人有人感染、經常外食或共食、長期胃部不適者。

為什麼幽門桿菌不怕胃酸?

  • 尿素酶保護:分解尿素生成 NH3,局部中和胃酸,形成小範圍的鹼性環境。
  • 鑽入黏液層:藉由鞭毛運動進入黏膜層、貼近上皮,避開強酸處。
  • 毒力因子:部分菌株帶 CagA、VacA,誘發慢性發炎與細胞損傷。

如何知道是否感染?

  • 13C/14C 呼氣試驗:非侵入、準確、常用。
  • 胃鏡+活檢:可同時評估潰瘍及病理狀態。
  • 糞便抗原/血清抗體:適合篩檢;抗體不適合療程後判定是否根除。

確診後怎麼做?(治療原則)

  1. 四合一療法(PPI + 2–3 種抗生素 ± 次水楊酸鹋鉍)連續 10–14 天,根除率約可達 90% 左右。
  2. 準時足量: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藥,以免產生抗藥性。
  3. 療程後 4 週複檢:以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確認是否根除。
  4. 同住者評估:家人可一併檢測,降低交互傳染。

日常注意與預防

  • 餐具食物:避免共用筷子湯匙;生食留意來源。
  • 安全飲水:飲用煮沸或合格瓶裝水,外食注意環境清潔。
  • 減少刺激:咖啡、酒精、辛辣、宵夜減量;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。
  • 藥品諮詢:長期止痛藥(NSAIDs)使用前請洽醫師或藥師,必要時合併胃藥保護。

Q&A|常見問題

沒有症狀也要治療嗎?
若有感染且屬高風險(家族胃癌史、潰瘍病史、需長期用抗血小板/NSAIDs、計畫進行胃部手術等),建議治療以降風險。
覺得好了還要複檢嗎?
要。完成療程至少 4 週後以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確認是否根除,否則容易復發或產生抗藥性。
保健食品能取代治療嗎?
不能。益生菌、鋅-肌肽等僅屬輔助,不可取代抗生素療程;請依醫師/藥師指示使用。
如何降低家人之間的交叉感染?
餐具各自使用、避免共食同一雙筷子、注意飲水與環境衛生;若有人確診,同住者可一併檢測較安心。
藥師提醒:
  • 治療期間若出現腹瀉、黑便、嚴重腹痛或過敏,請立即回診或諮詢。
  • 抗生素請準時足量;可與益生菌間隔 2 小時減少腸道不適。
  • 療程後仍持續不適,務必回診追蹤並排除其他病因。

元元醫藥|你最專業的厝邊

想確認是否感染幽門桿菌?歡迎到門市,由藥師協助評估檢查與治療配合。

就近找門市



附近藥局|藥局推薦|元元醫藥|高雄藥局|腸胃保健|幽門桿菌|呼氣試驗|四合一療法
線上與藥師一對一  加入好友
版權所有 © 2025 元元醫藥聯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