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爆來襲|暈眩、心悸別忽視


太陽磁爆-元元醫藥

當太陽磁爆干擾地球磁場時,出現 暈眩、心悸、焦慮、憂鬱、自律神經失調者、電磁敏感體質 請注意。對 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族群,務必加強自我監測與休息。



為什麼太陽磁爆會讓人暈?

  • 磁場變化影響自律神經 太陽磁爆會擾動地球磁場,自律神經較敏感的人(如血壓不穩、容易失眠或心律不整)就可能感到頭暈、心悸。
  • 血壓與血管受影響 磁場變動會讓血壓調節混亂,高血壓或心血管患者更容易出現暈眩、胸悶等症狀。
  • 睡眠品質下降: 磁爆可能影響褪黑激素分泌,導致失眠或淺眠,隔天自然覺得頭暈、疲倦

哪些人較容易受影響?

  • 高血壓、心律不整、冠心病、糖尿病 病史者。
  • 焦慮/憂鬱/自律神經失調 等神經系統相關問題者。
  • 睡眠障礙(失眠、夢多、淺眠)族群。
  • 高敏感(HSP) 或自認對環境刺激較敏感者。
  • 電磁敏感體質(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)


如何判讀「地磁暴強度」?

地磁活動常用 Kp 指數NOAA G 等級(G1~G5) 表示,數值越高代表擾動越強。

  • G1(輕微)Kp≈5:少數敏感者感到不適。
  • G2~G3(中度~強):較多 敏感者可能出現頭暈、心悸或睡不安穩。
  • G4~G5(嚴重~極端):建議高風險族群加強自我監測與休息。

想追蹤即時狀態:可前往中央氣象署太空作業 /  NOAA SWPC Kp Index,即可查看即時與預報圖。


常見症狀清單(自我檢核)

生理
  • 心悸、胸悶、呼吸變淺
  • 血壓波動、頭暈、頭痛
  • 腸胃蠕動改變、肌肉緊繃
  • 白天易疲倦、無力
神經/情緒
  • 入睡困難、夢多、清晨早醒
  • 情緒起伏、易怒、焦慮
  • 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模糊

高血壓監測重點示意圖


48 小時自我照護行動清單

  1. 量測血壓與脈搏:早晚各一次;不適時加量,記錄時間/數值。
  2. 補水:少量多次,並留意電解質(可從日常飲食補充)。
  3. 睡眠儀式:睡前 1 小時關螢幕;4-6 呼吸法(吸 4 秒、吐 6 秒)5 分鐘。
  4. 減少刺激:暫減咖啡因/能量飲、避免過度用腦與劇烈運動
  5. 留意警訊:胸悶、單側無力、口齒不清、劇烈頭痛 → 立即就醫。
  6. 慢性病用藥勿自行停藥;若連日波動明顯,與醫師/藥師討論調整。

藥師建議

  • 出現 暈眩或心悸:請立即量測血壓並記錄(早/晚各一次)。
  • 維持 規律睡眠、避免熬夜與長時間過度用腦。
  • 補充足量 白開水;近期先減少高咖啡因飲品。
  • 若症狀持續惡化,或合併 胸悶、呼吸困難、劇烈頭痛,請儘速就醫。

常見問題 FAQ

太陽磁爆真的會影響身體嗎?
對磁場變化較敏感可能感到頭暈、疲倦、心悸或睡眠變淺。若原本就有心血管風險,要多加注意加強觀察唷。
怎麼判斷暈眩是否與血壓有關?
在不舒服時與休息10分鐘後各量一次血壓;若連續多日收縮壓 ≥140 或舒張壓 ≥90,或與平日相比大幅波動,請諮詢醫師/藥師。
遇到暈眩時,我可以先做什麼?
先坐下或平躺休息、補充溫水、放慢呼吸、量血壓並記錄時間與數值;若伴隨胸悶、單側無力或說話困難,請立刻就醫。
咖啡因、熬夜會加重不適嗎?
會。建議減少咖啡、濃茶、能量飲,並維持規律作息有助穩定自律神經與血壓

藥師提醒:
  • 高血壓與心血管族群應持續血壓紀錄,避免中風與心血管事件風險。
  • 暈眩若合併 胸悶、氣促、神經學症狀(口齒不清、單側無力),立即就醫。
  • 維持良好作息、足量飲水,必要時諮詢專業。

磁暴後的「恢復期」:為什麼症狀不會立刻消失?

自律神經與荷爾蒙(如褪黑激素、皮質醇)需要時間重新回穩。部分敏感者在磁暴結束後數天,仍可能出現疲倦、睡不安穩、注意力下降。此階段更要 穩定作息、補水、減刺激,讓身體完成修復。

日常支持:飲食 × 生活

  • 飲食:留意 鎂與鉀 的攝取(堅果、綠葉菜、香蕉、酪梨、南瓜子),適量 Omega-3(核桃、深海魚、亞麻仁籽油)。
  • 生活:白天曝曬日光 15–30 分鐘幫助晝夜節律;晚間減少強光與資訊量。
  • 放鬆練習:深呼吸、身體掃描、溫和伸展,降低交感神經亢奮。
補充★設定手機快速工具列:

追蹤地磁暴等級(G1–G5)。


元元醫藥|你最專業的厝邊

暈眩、心悸不知道怎麼處理?到門市讓藥師替你檢視用藥與血壓紀錄。

查詢離你最近的門市


版權所有 © 2025 元元醫藥聯盟. All rights reserved.